在2017年,當時還是國陣執掌聯邦政府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
衛生部當時要求所以申請成為政府醫院的實習醫生或駐院醫生必須考獲SPM國語及格,原因是這兩個職位屬於公務員。根據條規,所有公務員必須考獲SPM文憑,其中國語必須及格。衛生總監也提到這項決定符合聯邦憲法中提到關於馬來語作為聯邦官方語文的地位。
這則新聞一出街,馬上觸動華社和中文媒體的神經線。許多朝野領袖社團人士紛紛發文告表示不認同衛生總監的做法。大家的看法是,雖然這兩個職位是公務員,但是許多醫生已經在政府醫院工作多年。如果政府突然要求他們重回校園,為的就是考取那麼一張SPM國語考卷,恐怕有點不近人情,也不符合現實環境。
大家都知道醫生這門行業是專業行業,其工作語言大多以英語為主。此外,醫生必須和病人和家屬溝通,因此如果某位醫生能夠掌握更多語言,包括方言,這是百利無一害的。
前衛生部長蔡細歷也提到過去他執掌衛生部時也面對同樣的問題,後來他和其他部門設立一個特別的考試,讓沒有具備SPM文憑的醫生也能夠參與。
蔡細歷當時認為當局應該放寬制度,畢竟馬來西亞公務員體系必須吸引更多外國專才回流馬來西亞服務。這些馬來西亞籍醫生在國外行醫數十年,後來因不同因素願意回來馬來西亞服務,甚至是回來馬來西亞的政府醫院服務。為何政府不為他們打開方便之門,反而還設立路障?
大家不要誤會這則文章要寫的是這個課題。不是!
後來媒體才發現,雖然許多讀者和華社以為這些沒有SPM資格的馬來西亞醫生應該是以華裔為主,因此才引發行政偏差。看了數據後才發現原來他們當中不乏馬來同胞。原來他們當年成績優異,獲得政府在初中以後保送出國深造,考取的是O水準和A水準的考試,然後再以這兩張文憑報讀外國的醫學系,畢業後才回來馬來西亞服務。
結果,大家會錯意,表錯情!這個就是我在上次撰文寫到,為什麼我們要多一點對話,少一點對立的原因。如果我們一開始就選擇對立,那麼我們不可能看到事情的真相,還把自己反鎖在刻板印象。反之,選擇對話,我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問題。在處理對手的質詢,就能夠有更多的餘地周轉。
這點就和副衛生部長李文材所講的一樣,即看待統考問題,我們應該跳出華社的框框,不需要打“悲情”牌,不打“自力更生”牌,不用“自強不息”牌,反而應該一開始就把統考看作是馬來西亞人的考試制度,課程綱要都是馬來西亞的課程綱要,根據或參考馬來西亞教育部的課程綱要和STPM的教科書撰寫。這樣一來,我們就為這個課題打開許多談判的空間。
劉永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