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05, 2020

辦好DLP勝於恢復英化數理

英文教導數理科目(PPSMI簡稱英化數理)在上一載是馬來西亞教育界一個失敗的實驗。如果聯邦政府欲重新推行這個計劃,首先要認真和誠實面對的問題就是為何這個政策會失敗。

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認為最大的導因是這個政策在非常倉促的情況之下推行。許多鄉區國小當初適應不來,當局在資源虧缺的情況下,只好老鼠拉龜,最終以失敗告終。

第二個導因就是英化數理無法獲得母語教育人士和團體的支持。這裡的母語教育組織不僅是華社一般熟悉的董教總,也包括馬來文的團體和組織。

他們把這個政策視為侵蝕母語教育,即當局為了達到所謂的最終目的,先從數理科下手,然後慢慢消滅母語教育。


教育部在2012年因民間巨大壓力,終於廢除英化數理。雖然如此,教育部依舊面對工商界和外資的投訴,即國內各源流學校的畢業生無法掌握良好的英語,製造大量的失業生。有者甚至不願涉足馬來西亞,長遠來說這是馬來西亞經濟發展的計時炸彈。

教育部過後在2016年推行雙語課程(Dual Language Programme),除了方便以英語教數理科之外,也不忽略馬來文和母語教導數理。

這項計劃和之前的英化數理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參與這項計劃的學校必須符合特定的條件。DLP背後的精神是以學生的家長意願為考量,因為《1996年教育法令》闡明“須以家長的意願來教導學生”。

因此,DLP是以個別家長,而不是校董、家協、甚至是老師的意願為考量。我從教育局的網站發現參與學校竟然還有一部分的教會學校和淡米爾小學。過去不管是英化數理還是DLP,華教人士和團體都擔心華小變質。難道教會學校和淡小就不怕嗎?

其實教會學校,不管是中學還是小學,過去都是以英文來授課,因此即便轉換成英文教導數理,這對他們來說是最正常不過的。

我觀察的現象是,時隔十年,國内各族群開始接受英語教導數理科,尤其是在華裔社群。當聯邦政府在2015年醞釀推行DLP時,一些華教界的領導不止沒有公開反對,甚至還公開支持和鼓勵華校參與。

在馬來社群方面,雖然還有一些倡導馬來語地位的人士和團體堅決反對英文教導數理,但是越來越多的馬來家長認為這樣能夠提升他們就讀於國小的孩子的競爭能力。

更何況,DLP並不完全摒棄母語教學。這是因為DLP除了要依據家長的意願之外,也必須依據孩子的學習能力來決定。例如在我的選區,一所實行DLP的國中在成績比較優良的兩班推行DLP,其他的保留以國語教學。

換句話說,國小的馬來家長也不希望他們的孩子成為失業大軍,他們也無法承擔私立學校的高昂學費。如果政府學校能夠推行英化數理,則兩全其美。隨後公開支持的還包括已故砂朥越首長阿德南和現任柔佛蘇丹殿下。

DLP就這樣順因而上。印裔社群和東馬的家長一般不排斥英文和DLP,因為對他們來說,英語似乎是他們的第一語言。我認為,政府無需進行急促恢復英化數理,只要教育部能夠辦好DLP,加強各方面的信心,消除各造心中的疑慮,這就已經很足夠了。

劉永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