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09, 2015

聯邦政府應該向民眾公佈成本轉嫁機制的詳情,以解釋為何國能無法在近期之內調低電費?


雪州行動黨甘榜東姑州議員劉永山於201519日在八打靈再也所發表的文告: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滑,聯邦政府應該向民眾公佈成本轉嫁機制(Imbalance Cost Past ThroughICPT)的詳情,以解釋為何國能無法在近期之內調低電費?

早在去年12月中旬召開的股東大會,意即國際原油價格處於跌勢之際,國能已經表示電費不會下降,即便下降最早也必須在今年6月才有答案。

國能總裁兼首席執行員拿督斯里阿茲曼在股東大會後召開的記者會也表示國能需率先評估近期原料和匯率波動帶來的綜合影響後,才能知道電費是否降價。

國能目前使用的成本轉嫁機制(Imbalance Cost Past ThroughICPT)下,電費本來就應該隨著成本而改變,但ICPT是滯後六個月的制度,即今年下半年的成本變化,需等到20156月檢討時,才可能被反映在電費上。

ICPT是聯邦政府設立的成本轉嫁機制,允許國能在成本走高是調漲電費,把額外的成本轉嫁給用戶;但若成本走低,電費亦有可能在ICPT下獲得調低。

根據媒體針對ICPT的報導,國能和政府每年會檢討電費兩次,分別是6月和12月,但隨著政府在最近檢討中決定電費不變,且下次檢討落在明年6月,這意味著電費或在至少半年內不會降價。

針對國能無法降低電費一事,國能還提供了第二個理由,即馬幣對美元大幅度貶值為國能帶來不好的影響,因為國能是以美元購買煤炭,而且有12%的負債是美元債。對此,國能仍不知道近期波動究竟會對發電成本造成怎樣的影響。

國能的發電廠有58巴仙以天然氣為發電燃料,另有33巴仙屬於煤炭發電,其餘則是綜合燃油和水力發電。根據網路的資料,國際原油價格在20146月是每桶約120美元,到了2014年年尾,其價格已經跌至每桶50美元上下。跌幅超過58巴仙。

根據匯率市場的資料,20146月一美元兌換約馬幣3.20令吉,到了今天,1美元已經兌換約馬幣3.55令吉,這意味馬幣兌美元只不過貶值11巴仙。

這意味著,在過去六個月以來,國際燃油價格的跌幅(58巴仙)已經遠遠超過馬幣兌換美元貶值的幅度(11巴仙)。這個情況應該是屬於游刃有餘的。因此聯邦政府和國能理應在2015年元旦開始調低電費,而不是繼續以舊有的收費機制向消費人榨取不合理的收費。

更何況,國能和國內主要發電廠購買的燃料都是由另一家官聯公司——國油——供應。既然國能和國油都是官聯公司,加上國能58巴仙的發電燃料是以天然氣發電,再加上馬來西亞是天然氣淨出口國,因此理應供國內消費的天然氣只需以令吉結算即可。這好比在國內進行買賣只以令吉作為結算的貨幣,無需畫蛇添足,把物價從令吉兌換成美元交易,然後再以令吉計算盈利。

這些問題之所以發生,乃因為聯邦政府在處理ICPT機制的訊息不夠透明。有鑑於此,聯邦政府不僅應該公佈燃油價格的計算機制,甚至也應該公佈國能運用的成本轉嫁機制的詳情。

劉永山
lauwengsan@gmail.com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