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04, 2019

什麼是馬來西亞人的媒體?

最近我在網絡媒體《當今大馬》讀了一則專題報導,題為《國民融合不再?新世代如何在種族泡泡成長》。這則專題報導的前言就提到教育課題總會輕易地挑起大馬人的敏感神經線。

這則報導讓我想起過去數月各語文媒體在處理教育課題編採政策。這些議題包括:爪夷文/爪夷書法議題、柔佛豐盛港某華中校長不諳華語、“探討”設立單一源流學校以及學校誦讀《可蘭經》等等議題。

當現在許多媒體的封面新聞以雙頭條或多頭條新聞來吸引讀者眼球之際,某些報章選擇以這類課題作為封面唯一的頭條新聞,足見媒體編輯的議程設定。

議程設定是媒體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認為媒體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所提供的信息和處理方式來左右讀者應該關註哪些課題和意見以及談論的先後順序。媒體可能無法影響讀者的想法,卻可以影響和引導讀者怎麼去思考。因此,議程設定是媒體影響社會的重要方式。

我的同僚劉鎮東在《東風破》系列訪談中有一則題為《告別種族媒體》的視頻,內容提到馬來西亞人的媒體。劉鎮東詮釋所謂的馬來西亞人的媒體是以各語文在各自語文的媒體以馬來西亞人自居,寫馬來西亞人的角度。換句話說,這就是馬來西亞人媒體的議程設定。


他的視頻引來一些報館編輯的回應,甚至是反駁,即以華人角度寫華人議題並沒錯。錯的是政黨干涉媒體運作,直接或間接控制媒體,導致媒體成為政黨的喉舌,四處尋敵。我逆向思考:難道沒有黨八股的媒體就是真正馬來西亞人的媒體?

大家不妨再思考:馬來媒體說要聆聽人民的心聲,華文、英文、淡文媒體甚至是東馬土著的媒體也是這麼說,到底誰才是人民?馬來人、華人、印度人還是東馬非穆斯林土著?

他們自稱為馬來西亞人的媒體,可是卻承認服務各自的族群。如果是這樣,到底他們是什麼類型的“馬來西亞人的媒體”?該由誰去監督這類“馬來西亞人的媒體”呢?

由潘永強和魏月萍編寫,2002年出版的《解構媒體權力》中有提及朱自存先生的訪談,提到他在1978年擔任馬來西亞新聞協會(Malaysia Press Institute)會長時候,就曾經有人提議成立一個媒體理事會或評議會來監督媒體。

他說:“一個好的監督組織,應該由中立的人主持,摒棄有民眾的代表。誰是適當的代表呢?這些人除了公正、中立之外,還得了解媒體的操作。否則,從哪裡去監督而不致妨礙媒體的發展?妨礙媒體的獨立?”

我不強求每一間"民營媒體"能夠做好"馬來西亞人的媒體",但是至少在議程設定和編採政策都能夠真正地容納不同的意見,以達啟迪民智之效。

即便是民營媒體,它們也是一間以盈利為導向的公司。這都是客觀事實。大家自由競爭,沒有壟斷,這是很自然的。

如果我們說不能一黨獨大,同理我們也不要一報獨大。如果沒有壟斷,媒體之間就能夠通過互相競爭而互相制衡。因此,容許我為馬來西亞人媒體多加一個定義:即它也是一個有話語的競爭權的媒體空間。

劉永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