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0, 2020

對抗病疫大流行的“糧草”

古人有言:“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如果對抗病疫是一場毫無煙哨的戰爭,那麼我們可以用“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來進行自我測驗:如果我們要打贏這場戰爭,“糧草”在哪裡?

換句話問,到底我們的醫療物資在哪裡?如何快速地檢測病毒出現的地方?如果把這些資訊和大眾分享?

最近,美國《時代》周刊刊登著名經濟學家Joseph Stiglitz(約瑟夫·斯蒂格茨)的一篇文章。他批評,美國人相信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可是當美國人需要N95口罩、防護裝備、呼吸機以及其他應對武漢病毒大流行的醫療物資時,自由市場和資本主義卻無法供應給他們。

真實的情況是,自由市場只有在和平時期運作良好,但是在戰爭情況和危機四伏的情況下,自由市場可說完全失靈。

斯蒂格茨的看法與馬來西亞的實際情況一致。在行動管制令前,我國的市場連一片三層式的醫用口罩都買不到,更不用說N95口罩或其他醫療物資。

這就是為何馬來西亞政府在面對病疫大流行之際,必須以作戰的思維來應對任何病疫來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動員所有私人企業和社會資源來提高戰略物資的產能。既然政府干預,這意味著自由市場的暫時退位。



我們有幸的是,許多商家和老百姓願意投入本身的資源的貢獻本身的勞力,為前線醫護人員提供所需的配備。

然而這只是治標不治本,因為戰時物資所談的需求量絕對不是一兩個月的需求量。這次疫情讓我們親身體會缺乏防護用具的危險。我們的軍隊就是前線醫護人員,缺乏戰略物資等於叫他們在沒有任何彈藥下和病菌赤手空拳搏鬥。

因此,政府應該立法,允許政府在緊急時刻強制生產民防工具,尤其是其生產線能夠在地化,減少依賴入口,強化物資本地生產。

第二,政府必須設立一個全國迅速行動的平台。全體國民只要通過同這個平台就能夠獲得準確即時的資訊。例如,社區中如果有人患病或出現疑似症狀,地方上的醫護人員通過這個平台立刻知道哪裡有他需要的器材、哪裡有人可以捐、附近哪家醫院有呼吸機或者是他需要的救命物資等等。

這個平台也包含許多其他的非醫療資訊,例如交通情況,疫情在哪裡比較嚴重等等。換句話說,這個平台讓我們知道敵人在哪裡出現,然後我們調動資源去那個地方把敵人殲滅。

第三、強化電話醫療服務。現代的通訊科技已經讓許多醫護人員在無需親身蒞臨的情況之下,都可以輕鬆為病人看病。行管令期間更是讓我們看到這方面的可能性。

行管令期間,政府醫院已開始和病人通過電話預約看病時間。甚至在一些情況下,只要病人原因付一點點郵費,他們的藥物也可以通過快遞服務送到府上。如果我們都能夠在家中通過網路視頻上班,為何不能同樣在家中看病?

以上這些或許就是我們面對病毒來襲必須準備好的糧草。不知您怎麼看?

劉永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