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14, 2021

如何智慧施援?

白旗運動一發不可收拾,經過兩個星期後,全國各地出現大大小小的白旗,卻也發現部分貪婪人士籍白旗運動囤積捐助的糧食。

著名作家許慧珊說:“要如何讓物資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上,讓在深淵無法求助而墜落的人得到及時的幫助,而不是讓人找到可以貪小便宜縫隙,讓好意變成一場笑話,是想要當助人者的大家需要重新思考的。”

我非常認同這個說法。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長達一年多不同版本的行動管制令不僅把許多低下階層人民的生計壓垮,也造成許多中小型企業頻臨破產的邊緣。大型企業的盈利也猛挫敗。種種跡象顯示,國人的收入。

我與市議員、村長、村委和助理進行了解時,發現幾乎每個家庭的收入都大大減少,不同的在於每家的儲備金不一樣,有者雖然收入減少,但是因為家底甚厚,預計還可以熬過這個段日子。只是,大家去年都以為行管令就只是那麼一年半載,沒想到我們折騰超過一年,確診和死亡人數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看到這點,他們心裡面會不著急嗎?

有者則沒有那麼豐厚的家底,但是如果能夠調整本身和家人的生活節奏和日常開銷,日子還是可以勉強過去。他們擔心的是,如果再繼續封城,接下來真的要討援助金和救濟物資。

最後一類的是完全沒有儲備金、甚至是已經耗盡所有儲蓄,欠下巨額水電費和屋租的人士。如果沒有獲得即時救援,不知如何度日?

當然,社會上總是有一些人抱著不拿白不拿的心態。由於政府的福利機制不甚理想,因此往往政府的扶貧措施並不到位,或無法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應。人有旦夕禍福,有者今日富有,明日可能因為一場大病而耗盡所有積蓄,有者則可能因為家庭出現狀況,以致個人必須舉債度日。

總而言之,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的看法是,任何前來尋求援助的都是需要救濟的人,但是為了避免重疊,我們還是要再了解尋援者最近的家庭狀況,尤其是他最後一次得到援助的時間,那麼大家就可以判斷如何幫忙他。

例如有一些尋援者需要的並非是物資米糧,他們需要的可能是嬰兒或幼兒的物資或糧食、孩子上網課需要的器材配備、甚至是一些個人藥物。

例如我的選區有一位來自清寒家庭的糖尿病患者,他當然需要解決溫飽的問題,但是他更需要的是每日測量血糖指數的測驗紙條。像這樣的紙條比糧食還貴,一盒五十片紙條售價大約是七十令吉。

施援者若經過一番了解之後,認為可以施援,那就盡快施出援手吧。如果意外發現他們不久前已領了一些乾糧,那就詢問是否需要其他形式的援助,又或者可以留下聯絡號碼,以便他們在現存乾糧物資將近耗盡時再來尋援。

如何智慧施援?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方式,但是大家的目標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確保有限的資源能夠發放到真實需要援助者的手上。我希望的是,到了那個時後,我們的市場已經慢慢開放復甦,他們也不必四處尋援了。

劉永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