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6, 2018

轉戰萬津


當各位看到這則文章,相信大家已經知道我將在來屆大選離開八打靈再也甘榜東姑,轉戰瓜冷萬津州議席。

萬津州議席的前身是直落拿督州議席。民主行動黨是在2008年首次以偉差多數票贏得這個議席,接著在2013年成功以5000多票守土。此次經過選區劃分,選委會把多個以華裔選民為主的地區從鄰近的毛利州議席(Morib)和昔江亢州議席(Sijangkang)劃入這個州議席,在把部分非華裔地區從原有的直落拿督州議席劃去昔江亢州議席,因此這個州選區的華裔選民比例增加至60巴仙。

雖說如此,雪州馬華把此區列為四個可以取得零的突破的其中一個州議席,另外三個就是適耕莊、新古毛以及雙溪比力。奈何經過選區劃分後,現稱為萬津州議席會成為灰區?


雖然行動黨在上屆大選勝出,加上選區劃分對希盟有利,但是由於上屆大選行動黨議員觸犯黨紀而遭黨開除,名聲受到影響,因此此區已經成為其中一個灰區。馬華已經對此區虎視眈眈,黨不能坐視不理,決定調兵遣將守住此區。換句話說,此次筆者轉戰萬津的第一個主因就是要協助黨和希盟守住萬津州選區,避免落入國陣或其他政黨的手中。

其二,甘榜東姑則和其他典型城市選區一樣,是行動黨用以栽培新秀的戰場。十年前,我獲得行動黨的信任,和潘儉偉搭檔出戰甘榜東姑和靈北。當時我們在不被好看好的情況下報捷。

在過去十年,無論是民生服務還是議會問政,我們組織了一隻強大精簡的服務團隊。政治就好像蔬菜水果一樣,時刻需要新人鮮血,以防止腐化。隨著時代的轉移,任何勝出的候選人必須確保他在未來五年能夠提供最佳的服務和表現。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窺探各黨的候選人遴選機制。毫無疑問的,候選人遴選機制一直以來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機制。民主行動黨在這方面也一直讓整個機制能夠符合基層黨員、社會大眾以及黨領導層的標準和要求。以上我提到的就是關係到我個人的因素,其他候選人或許有不同的考量。

鄰國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在這方面也有一定的機制,但不是完整的機制。例如黨高層領袖會各自物色本身屬意的候選人,然後敲定名單,進行一次或多次的面試,再由黨領袖做最後決定。

在西方國家,尤其是兩年前的美國選舉,其前奏就是候選人選舉,這幾乎是另外一場選舉。其規模之龐大,馬來西亞短期之內應該無法照辦。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候選人遴選機制並非是完美的藝術,因此我們只能在這個過程當中立下更多標準,以示透明。我們希望,當馬來西亞的政治越趨成熟,候選人遴選機制也自然會更加透明。

劉永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