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個馬來西亞計劃》或者是RMK12在星期一出爐。打著“大馬一家”旗號的首相伊斯邁沙比里揚言要在接下來的五年之內把馬來西亞打造成為一個高收入國家,即家庭平均收入每月至少1萬令吉。
除此以外,伊斯邁也表示政府立下目標,要在接下來五年每年取得4.5吧仙至5.5吧仙的經濟增長。其他重點還包括收緊中馬和沙巴與砂朥越人均收入距離、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等。
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政府在提到高收入國家時,以往多從人均收入談起,如今卻只談家庭平均收入?至於貧富懸殊,伊斯邁沙比里為何不談衡量貧富差距的基尼指數,反而只提收緊中馬與沙砂二州的距離?到底他要故弄玄虛,還是有什麼難言之隱?
當然,有理想終比毫無目標好。政府自1956年就推行第一個馬來亞計劃,然後在十年後推行第一個涵蓋東馬的馬來西亞計劃,學得就是蘇聯時代的計劃經濟模式。蘇聯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推出五年經濟發展計劃,也是是全球第一個搞五年經濟計劃的國家
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國家本來就是搞計劃經濟,自然也會在規劃國家經濟發展的總體方向確保每一個官民都在統一的軌道上前進。來到現在,這已經不是共產主義政權的專利。
然而,自阿都拉時代,這些“報告”、“計劃”開始變成沒有什麼看頭,淪為點綴和粉飾櫥窗的磚塊文件。這也是無可厚非,馬來西亞政權長期定位於一尊,他們能夠想出什麼新花樣?
不信?就拿《第十一個馬來西亞計劃》或者是RMK11來說吧。前首相納吉在2015年於國會下議院提呈RMK11時甚至表示,到了2020年,全國各州首府每戶家庭將享有100Mbps的高速網速。
如果事實真的這樣,過去十九個月,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就不用四處爬樹尋找更強的網路訊號了。
RMK11也說在2019年,連貫霹靂和雪蘭莪州西海岸城鎮的西海岸大道將會通車。實施是,到了今天這條大道還有許多路段未能通車。
結論是,政府往往口惠而實不至,雷聲大雨點小,看在國人或媒體的眼中,也只不過是一份缺乏執行力的文件。
另一個不能遺漏的文件就是每個五年計劃實行到第三年提交給國會的中期檢討報告。中期檢討就像一面鏡子,許多大小官員就是從中期檢討裡準備下一個五年計劃。
以我個人淺見,每年的財政預算案還是更加重要,因為預算案才是表演真功夫的文件。
如果聯邦政府要通過水利灌溉局在我的選區安裝自動排水閥門。該局官員就必須在五年前就開始規劃和提交計劃書。如果成功獲得批准,聯邦政府將會準備一筆撥款,以供未來五年使用。因此接下來每一年的財政預算案,這個項目都必須將會出現一筆固定的款項。
倘若預算案只是出現一筆10塊錢的預算,代表明年沒有撥款。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很有可能這個項目無法在五年之內竣工。所以預算案才會誠實地告訴我們到底政府的執行力強不強。
因此如果要讀懂RMK12,我們就必須溫習RMK11以及它的中期檢討報告,另外還不能忽略這兩三年的財政預算案,尤其是下個月將會提交國會的《2022年財政預算案》
劉永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