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28, 2024

鼓勵報考SPM華文

        上几個星期在一個聚會有機會和一些活躍於母語教育和公益活動的商賈會面,談到大家募款為華小籌募款項一事。有別於一般為華小募款建設硬體設備,會上有人提到一般華小的校舍和硬體設備相當不錯,但是華社必須未雨綢繆,因爲華小不僅師資不足,連在華中國中教導SPM華文的教師來源也不足夠。

        華小的特徵不在於他的名字是華小,也就是所謂的SJKC,而是在華小教導華語科的教師。換句話説,如果華小缺乏的是數學老師,其空缺固然必須填補。然而華小的特徵在於華文的學習和傳授。如果連教導華文的老師長期不足,那麽這間學校還能稱爲華小嗎?

        會上也有人提及,每年從華小、華中和國中退休或因個人健康理由提早退休的華文老師逐年增加,如果數目超越新晉老師的數目,替換率就會變負數。

        那麽要從哪裏找華文科教師?我們是否能夠從哪方面提升華文老師的福利和健康?

        會上有人提出,大部分在華小、華中和國中的華文老師都必須符合教育部規定的資格才能執教華文科。因此大部分的華文教師都是畢業於國立大專中文系或師訓學院的華文組。

        那麽華裔子弟要進入這些科系就讀,需要有什麽學術要求?

        這就是關鍵所在——他們必須至少考獲SPM華文及格。馬來西亞絕大部分的華小畢業生在畢業後升讀國中,也就是所謂的政府中學(SM)或改制教會中學(SMK),只有少數申請升讀所謂的華中或改制華文中學(SMJK),剩餘的更少數才報讀獨中。

        SMJK與SM和SMK最大的分別在於,前者强制要求全部學生必須報考SPM華文,同時華文科列入正課。後兩者則未有相關的規定,因此許多在SM和SMK就讀的華小畢業生以爲SPM華文難讀難考,或擔憂無法考獲A而放棄報考華文。

        這或許爲何當局無法召集更多符合最低學術資格的學生報讀華文科師訓班。

        副教育部長黃家和表示,教育部今年的華小組教師學士課程錄取率達到100%,共有784名新生成功入學。盡管錄取率全滿,華文科的錄取人數卻只有30人。申請人數也從去年的3317人激增至4311人。30人對比784人或4311人,真的是杯水車薪。華小華文組是這樣,中學的我更加不敢想象了。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年輕人不要去華小當華文科老師,因爲數據顯示人數是逐年增加。問題的關鍵在於符合資格的學生並不多。當符合資格的人數不多,最終當上華文科教師的人數肯定更少。

        因此,我認爲現在是時候我們把更多的資源投放在華文科師資訓練。縱使再富麗堂皇的校舍,但是華文科教師不足,華文教育的特徵從何談起?至於如何能夠通過長短期措施達到目標,我樂見華社、華團和華文媒體會有更多這方面的努力、活動和報道。

劉永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