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4, 2007

马接补选所看到的希望

马接补选已经落幕。国阵候选人赖明忠以4081张多数票成功为国阵守土。挑战者民主行动党廖政光则以比上一届更多的得票打了一场虽败犹荣的硬仗。

资源匮乏的行动党既然要面对财势雄厚的国阵,尤其是巫统,那么马接补选肯定不是一场好打的战。更何况,马接可说是马华公会在马六甲最为坚强的堡垒。行动党要在一场补选中攻克国阵的堡垒可谓是天方夜谭。

曾经观赏电影《300战士》的朋友一定能够想象行动党在这场补选的处境。公元前481年,波斯王朝带领前往大军犯境希腊。在温泉关战役,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以其本国精兵300人、700名底比斯人 和6000名希腊各其它城邦的联军,在温泉关抵挡百万波斯军队。

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率领的希腊联军紧紧锁住波斯军队三天,导致波斯军队死伤惨重。最后,经过一番激烈厮杀后,列奥尼达一世仅剩下300名斯巴达精锐部队。虽然他们最终全军覆灭,但却成功阻慢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所统率的大军前进。

国阵候选人难产

在马接一战,虽没有电影《300》的血腥厮杀场面,但是行动党的助选团就好比300名斯巴达战士一样。

国阵虽然是大军压阵,但是一开始马华内部便出现候选人难产,形成最后出现罕见现象——行动党比国阵先公布候选人。如以以往行动党的作风来说,这是鲜少发生的,因为行动党的候选人往往要保留最后才公布,避免国阵收买行动党的潜在候选人。

此外,首长夸口扬言要行动党失去按柜金,后来更进一步夸口扬言要行动党在马华堡垒区,也就是马接巴鲁拿零票。马青总团团长廖仲莱随后也失言,称行动党对建国发展毫无贡献。结果引发一场从马六甲打到吉隆坡的口水战。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廖仲莱不敢出席擂台,转而派其他从马六甲、森美兰、雪兰莪和吉隆坡的二三线的马青领袖应付这场口水站。廖仲莱的虎头蛇尾,足以让人质问到底他是不是马青历史上最懦弱的总团长。

补选提名日,发生国大党青年团打伤行动党党员的流血事件、警方在调查工作上的蜗牛速度态度让人民诟病。行动党以接力赛方式每晚举办一场又一场的座谈会、后来更倾巢而出,出动行动党重量级领袖挨家挨户的拜票访问。

这边厢的马华公会先来数场流水宴,请来歌星载歌载舞、后来发现流水宴行不通,就搞客家擂茶大会、接下来发现擂茶大会不能把村民稳住,最终被迫和行动党拼座谈会。要黄家定亲自领导马华公会的竞选机器,甚至在投票日还必须在马接巴鲁新村和马华高层呼吁村民出来投票,这显示行动党连日来在马接多个华人选区的轰炸已经动摇马华的基本票盘。

马华基本票盘动摇

成绩出来之后果然如此,马接巴鲁新村是马华在马接的最大票仓。在2004年全国大选,国阵在马接巴鲁新村获得78巴仙的选票,反之在这次的补选,行动党成功把国阵的多数票降低至63巴仙。其中该区最后两个投票箱(也就是选民年龄45岁以下的投票箱),国阵只获得50巴仙和62巴仙的选票,显示年轻选民和在城市生活的华裔年轻选民对政府政策的不满。

值得关注的是,行动党候选人在四个华裔选民总数占超过10巴仙的小选区中的三个小选区中所得选票巴仙率比2004年的还要高。除了乌丹必佳(即从2004年的10.3巴仙微跌至9.7巴仙),行动党在直望、马六甲宾拉以及阿依巴西等地区从2004年的11.7巴仙、12.9巴仙以及14.6巴仙纷纷上升至13.7巴仙、13.5巴仙以及19.5巴仙。

如果不是马接巴鲁最后一个票箱的投票率只有区区51巴仙,如果不是巫统的首席部长最后数天向马接翁武(马华势力相对弱的华裔选区)派延长地契的糖果,也如果不是马接两个华裔选民较为集中的选区(马接巴鲁和马接翁武)投票率只有63巴仙和75巴仙,马华的多数票肯定还要挨刀!

至于刚才我说这是一场行动党对垒巫统的选战其实不为过。巫统挟着强大的资源和竞选机关,成功在马接其他巫裔和印裔高度集中的选区一人盯人一对一的方式,以提高投票率来提高国阵多数票。行动党已经肯定地不过国阵的银弹政治,再加上巫统的以大量的人力进行人盯人的选战策略,行动党就好比电影《300》中的斯巴达军队。

虽然斯巴达300名精锐部最终还是壮烈牺牲,但是他们的奋力抗敌最后成功拖延波斯军队的速度,为最后希腊盟军的胜仗典下胜基。虽然行动党在马接补选还是败下阵来,但是行动党成功把国阵多数票拉低,并且还隐约地让人看到华裔选民的选票倾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