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及中国移民变身新加坡政经精英 .林友顺
国会议员丶卫生部长丶电视台主播丶国家队乒乓球主将丶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人选……新加坡的政治丶经济丶社会精英,越来越多大马和中国的华人移民,充分展现新加坡求才若渴及成功的人才战略。新加坡最近公布新的国家发展方略,是从当前的四百五十万人口增加至六百五十万人,因而加速吸纳大量外来精英。
新加坡为了在全球化的战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将主要战略放在人才培养和竞争上。近月,新加坡政府公布至二零三零年的国家发展蓝图,以六百五十万人口的规模来发展,要与纽约丶伦敦等国际大都会看齐。然而,以新加坡目前四百五十万的人口,加上出生率屡屡见低的情况下,要建构国际大都会,最关键的就是招揽外来移民,尤其以具竞争力的华人精英为主。
四十七岁的李美花是新加坡的新贵,她在二零零六年新加坡选举中代表执政的人民行动党上阵,成功当选国会议员。生於马来西亚中部马六甲的李美花,也许从未想过,她会放弃了故乡马来西亚,成为新加坡的公民,并选上九十四位国会议员之一。
从一九六五年建国至今,新加坡一直是移民的国家,而大马华人更是新加坡移民的「传统来源」。李美花在马国的老家是个小乡村,但贫穷阻挡不了她勤奋求学的决心。一九八零年,她考进马国最着名的国立大学——马来亚大学,但大学分配给她的不是她所喜爱的工程系,修读一个月後,她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录取进入工程系,她毅然离开马大,这个决定改变了她的一生。李美花对亚洲周刊说,她当年是受到爸爸的鼓励而作此决定:「我爸爸当时认为,新加坡的体制是根据成绩与表现作为个人能力评定的准绳,我到了新加坡将会有更好的发挥空间。」
大学毕业後,李美花继续留在新加坡工作丶结婚及组织家庭,随後入籍。李美花并不是唯一来自马国却被新加坡吸纳的政治精英,现任卫生部长许文远丶国会议员伍碧虹同样在马国出生,并在新加坡留学及工作後成为新加坡公民。在目前新加坡四百五十万人口中,近三成人口是外来移民。
新加坡对移民人口的需要非常清晰,为了维持种族比例,马国华人丶中国人及印度人将是新加坡吸引的主要外来人才。《联合早报》高级执行编辑严孟达认为,马国华人基於历史背景丶社会环境,较容易融入新加坡社会。「对於马国人才,新加坡人基本上不会特别意识到他们是『外国人』。」他认为,除非马国政府通过行政措施阻止华人把子女送到新加坡读书,否则新加坡对马国华人人才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除了种族比例,在人才专业分布上,新加坡城市也有仔细考量。掌管人口政策的内政部长黄根成表示,新加坡吸引的人才不一定要拥有博士学位,他们可以是拥有特定技能的人才,如飞机维修员。为了接触最广层面丶遍布世界各地的各类人才,新加坡政府设立网站「联系新加坡」(www.contactsingapore.org.sg),让全球的人才得以从网际世界中了解新加坡的情况。
新加坡政府对吸引马国人才非常积极,除了欢迎马国人才前往工作,甚至派员到马国中小学,提高奖学金吸引马国学生到新加坡求学。座落於马国南部柔佛州的宽柔中学是马国着名的民办华文中学之一,该校办学严谨,创校以来一直是柔佛州华裔子弟求学的第一选择。宽柔中学不仅赢得马国华人社会的尊重,也引起只有一水之隔丶求才若渴的新加坡政府的注意。二零零七年,新加坡仅有的两所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及南洋理工学院从宽柔录取了近二百名优秀生,该校精英班的学生几乎一个不漏的被这两所大学吸走。过去几年,该校每年都有逾百名学生被吸引到新加坡深造。一般估计,到新加坡留学的马国学生,约七成选择留在新加坡工作丶组织家庭,最後变成新加坡的人才。
柔佛不少华族家长也为了让孩子接受高素质教育,不惜花费及舟车劳苦,让孩子从小就每天跨越长堤到新加坡接受教育,新加坡新传媒主播董素华就是其中一人。董素华在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在新加坡念书,她追述那段日子每天清晨六时就得出门,通过两国拥挤的关卡才能抵达学校。她从小学丶中学到大学都在新加坡完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新加坡度过,她自嘲:「了解新加坡多过了解马来西亚。」她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学系毕业後进入新传媒,虽然当时还保留马国国籍,但公司还是给她充分的机会,并支持她在二零零四年及二零零六年赢得新加坡广播业最高荣耀—红星大奖(最佳新闻播报及时事主持)。董素华的另一半是新加坡公民。她在一九九八年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四年後入籍新加坡。她对选择成为新加坡公民的解释是:「我的生活重心丶家庭丶工作都在新加坡。」拥有新加坡护照让她更方便出国公干,享有更大的便利。
其实,新加坡从一九六五年建国至今,从未停止从马国吸引人才,而近五年来前往马国搜罗人才更见积极。新加坡政府在马国吸引人才是多管齐下,一方面通过提供「亚细安奖学金」吸引优秀生前往该国深造,近年也在马国各主要城市网罗优学秀生。
居住在马国中部雪兰莪州加影的林玉桦在政府办理的国民中学求学,她在高级教育文凭考试中考获全A优秀的成绩,并是该校成绩最佳的学生。她信心满满向政府申请奖学金出国深造,结果却让她失望。她在吉隆坡举行的教育展中了解各国求学情况时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展览厅,该大学代表在了解她的成绩後当场献议给她奖学金前往新加坡深造。林玉桦感到不解:「我在马国申请奖学金却拿不到,可是我不用申请新加坡却愿意给我奖学金。」
优秀生被拒大学门外
林玉桦的情况并不偶然,只是在这两年阿都拉政府采取较包容的政策才渐有改善,但还有不少华裔优秀生无法获得政府奖学金及被拒於大学门外。在一方面缺乏深造机会,另一方面则积极拉拢的情况下,无数马国华裔学生走向新加坡完成求学梦想,其中以学术资格不受马国政府承认的私立华文中学(独中)最普遍。
周建平是吉隆坡尊孔华文中学的学生,他在高中毕业後与同学一道以高中统一考试成绩参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入学试,结果成功被录取。他表示:「我很希望能留在马国求学,可是我的文凭不被马国政府承认,只好以最接近的新加坡作为选择。」
新加坡不仅希望大马华人前往念书,更希望他们毕业後能在该国工作丶居住,最後入籍成为新加坡公民。为了达到这项目标,新加坡也把吸引人才的眼光放得更远,该国进一步派出代表到马国一些华文小学及中学,挑选优秀的小学生及初级中学学生到新加坡留学,让这些学生在更年少的阶段接触新加坡文化,加强这些学生对新加坡的认同感。陈晓薇今年十三岁,她在新加坡中学念书。每个假期,她都孤身一人乘坐长途巴士回返吉隆坡。陈妈妈表示:「我也不舍得孩子那小就离开家。可是难得新加坡政府提供奖学金让她到当地求学,新加坡的教育素质也很高,为了孩子将来的发展,我多麽不舍也要让她过去。」
英语教学吸引大马人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是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马国则是以马来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这成为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往新加坡求学的原因之一。新加坡自一九六五年脱离马国独立後,四十二年来两国发展距离越来越远,教育体制也出现差距,导致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把孩子从小就送到新加坡求学,其中以与新加坡相邻的新山最明显。每天清晨,天还未亮,新山通往新加坡的长堤,挤满了到新加坡工作和念书的人流车流。
除了大马华人,中国精英也是新加坡国家发展方略主要的吸纳对象。上世纪九十年代新加坡与中国建交後,新加坡对中国移民开放门户,允许中国人到新加坡留学和工作,中国人才成为狮城的主要外来人才之一。新加坡《联合早报》助理编辑主任周兆呈在一九九八年来到新加坡进入国立大学修读硕士学位,隔年进入《联合早报》工作迄今。老家在中国江苏省的周兆呈去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他与同样是来自中国的太太育有一名孩子,目前一家三口皆是新加坡永久居民。周兆呈对亚洲周刊说,当年他是要到国外深造,考虑到新加坡华人多,跟中国人的关系也密切,因此选择居留新加坡。
目前,在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博士生各个阶段的学生总数约达三万人,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就读并获奖学金的中国学生,则分别有三千馀人和两千六百多人。由於领取大学奖学金需要在新加坡工作六年,因此,这批学生将成为未来新加坡移民的主力军。
新加坡吸引的中国人才主要是企业丶高科技丶体育及华文人才。由於新加坡华文水平不高,为了与中国接轨,新加坡希望其公民能掌握华语文,因此从中国输入大量华语文的人才,周兆呈的太太陈颖拥有徐州师范大学丶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她目前在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担任中文系讲师,负责培训小学华文教师及华文媒体人才。由於缺乏华文人才,新加坡的媒体,广播及艺人界吸引不少来自中国的人才,优频道前任主播张海杰为新加坡人所熟悉的名字,当前着名艺人郭亮都具有中国背景。
体育一直是新加坡最弱的一环,狮城政府近年来致力於提高体育水平,希望成为区域体育强国,但人口总量不足是它的致命伤。为弥补本身不足,新加坡吸引不少来自中国的体育人才,在国际体坛为新加坡扬名的前任国家乒乓队主力井浚泓,以及当前主力李佳薇都是新加坡从中国挖掘的人才。
中国的高科技人才为致力发展生物科技丶生命科学及研发工作的新加坡提供不少精英,新加坡的区域金融中心也吸引不少中国企业进驻新加坡,以新加坡作为筹集资金开拓中国市场的据点,在这方面最成功的应是新加坡仁恒置地集团的董事局主席锺声坚。
上海移民名列富豪榜
已经入籍新加坡的锺声坚在新加坡的富豪榜上有名,他以新加坡为总部,积极开拓中国房地产,目前其产业计划遍布上海丶南京丶苏州丶天津丶珠海丶成都丶贵阳等长三角丶珠三角丶环渤海经济区以及西部地区。根据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Forbes)公布最新全球富豪排名榜,从上海移居新加坡的仁恒置地主席兼总裁锺声坚,以十七亿美元的身家,首次上榜,排在全球的第五百八十三位。
马国财经分析机构资本投资董事经理陈鼎武表示,马国华人流失到新加坡是马国的损失:「如果这些华人精英都能留在马国服务,马国的国力将不是今天这种局面,甚至可以与新加坡相提并论。」除非马国政府修改政策,马国华人被新加坡吸引过去似乎是无法避免的事,这在一方面对马国华人是个好事,华人有个可以深造发挥所长的草原,不致於在种种限制的不利情况下衰败下去;不过对马国,那是一个让人伤痛的损失。
吸引外国移民除了是国家人口政策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维持国家竞争力与经济成长的要素。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以美国作为例子,报告显示,美国移民人数较多的州属,就业机会比国家平均水平高。美国国家科学院在一九九七年也向国会提呈报告,指外来移民为美国经济带来一百亿美元的净收益。移民也为美国带来更高的生育率,根据美国移民研究中心的估计,在二零零二年,美国的新生婴儿里有二成三是由移民妈妈所生。
掌管国家人口政策的黄根成表示,美国的经验让新加坡了解到,人力是新加坡的重要及唯一的资源,可是,新加坡没有足够的婴儿,也没有足够的本土人才。他指出,新加坡的晶圆工业在二零零五年制造了一万五千个就业机会,其中八千个是生产线工作,七千个是工程师职务。然而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只能填补八成高技能的工程师职位及三分一的生产线空缺。
兼任国家人口委员会主席的副总理黄根成指出,新加坡要达到人口替代水平,每年需要六万名婴儿,但是目前每年出生的婴儿只有三万五千六百名,若加上像二零零六年那样成功吸引一万三千二百名外国人成为公民,新加坡仍然需要一万一千二百名外来人才填补缺口。新加坡从二零零一年至零四年批准外来人才成为公民的人数介於七千人,零五及零六年却超过一万人,显示新加坡对人口老化的忧虑。新加坡去年的生育率是一点二四,远比维持人口所需的二点零一的比率来得低,而且这个趋势还是一直往下滑。人力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黄永宏指出,新加坡人口若如日本每年都下降,那将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包括新加坡是否还有能力维持制造业丶国防及防务机构等的运作。
新加坡《联合早报》助理编辑主任周兆呈指出,新加坡吸引外国移民是「现实的必然」。他表示,从历史角度看,新加坡是个移民的国家,吸引外国人才是长期坚持的国策。从经济角度而言,新加坡是高度全球化的都市,新加坡要在各方面领先,单单依靠本土人才还是不够;而现有的新加坡人口也很难支撑兴旺的市场。此外,新加坡是高生活成本的都市,生活压力大导致国民生育率低,加上本身人才流失也多,吸引外国人才将是补充人力资源及维持竞争力的最经济及最快速方式。
周兆呈表示,新加坡吸引的高收入外国人才拥有广泛的人脉,他们将能为新加坡创造商业机会,提升新加坡作为国际商业中心的形象;而拥有特定技能的专业人才则大量填补新加坡的人才缺口,维持经济的动力。
为了配合可能的人口增长,国内各方面的建设也得同步进行。新加坡以六百五十万人口作为至二零三零年国家整体发展的规划指标,意味着在未来二十三年内新加坡人口将增加四成,其中一半将是外来移民。李美花表示,虽然政府并没有订下期限在什时候达到人口六百五十万,但必须为未来的发展领先几步。她指出,为了容纳这六百五十万人,政府必须为房屋建设丶水电供应丶医院学校的盖建及交通运输作好规划。新加坡目前土地面积只有六百九十二平方公里,人口稠密度为每平方公里六千二百零八人,一旦人口增加至六百五十万,人口密度将超越香港,达到每平方公里九千二百多人,成为全球人口第三稠密的国家及地区,仅排在摩纳哥及澳门之後。
新加坡政府也成立由黄根成监督的「新加坡侨民联系署」,加强同在海外留学丶工作及长期居住的新加坡人联系,鼓励这些人返国服务。新加坡统计局估计,至二零零五年,约有十四万三千名新加坡人在海外定居,当局相信这个数字将会越来越高。
除了大马及中国华人精英,新加坡为了吸纳外国人才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在二零零六年推行一系列新措施,包括改进新移民的申请程式并加强其灵活性和透明度丶推出个人化的就业准证及对外加强宣传新加坡为移民的理想地点。此外,政府也将让符合资格而有经济能力可在新加坡自费居留的外国大学毕业生和外国人有更充裕的时间在新加坡寻找工作。
为了方便在新加坡工作的外国人才成为永久居民或公民,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设计特别网页,让外国人才上网测试是否符合资格。此外,移民事务官员将化被动为主动,找合格的永久居民面谈,询问他们是否有意愿成为公民。根据以往经验,移民局会发函邀请符合资格的永久居民成为公民。
总理李显龙是新加坡最佳的促销员,他在去年的国庆庆典公开提及在马国出生丶但在二零零五年入籍新加坡的发型师颜天发,指他是新加坡未来应该吸引的人才。颜天发在新加坡工作已有二十三年,初到新加坡时,在发廊当洗发工人,每个月工资只有三十新元(约合二十美元),但他的吃苦精神及勤奋学习,终於让他成为着名的发型师,着名影星章子怡也是他的顾客。若根据新加坡移民局的标准,学历不高的颜天发完全不符合该局的移民标准;他说:「新加坡社会这保守,发型师一般上不被视为专才,我没有想到李总理会注意到我们。」然而李显龙认为,颜天发具备了该国多数人所缺乏的才干与技能,这是新加坡所要的人才。
本地人对移民政策忧虑
然而,新加坡大量与快速引入外来人才的政策也引起本地人民的忧虑,他们担忧外来人才夺走了他们的就业机会与机遇。根据英文《星期日时报》在今年初进行的一项调查,新加坡人对外来人才的出现总体上是持正面态度,但触及外来人才是否会抢走他们的就业机会时,绝大部分受调查者无不表示担忧。
不仅部分新加坡人对政府的移民政策有所疑虑,不少在新加坡留学丶工作的马国人在新加坡居住一段日子後选择返回马国。马国第八电视台主播陈嘉荣就是一个例子。在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的陈嘉荣於一九九七年到新加坡新传媒担任主播,他指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好的吸收经验的地方,可是他脑海中一直有回返马国工作的念头。二零零一年的「九一一」发生後,已经三十岁的陈嘉荣开始思考人生未来:「我担心过了三十一岁再不回来(返马),就没有勇气再回来。」二零零四年电视业生态的转变导致发挥空间受压缩,终於推动他作出决定返马以实现理想。返马後,他与一批相同志向的朋友合力搞培养传播人才的工作。
尽管出现不同声音,但对地狭人少的新加坡来说,以吸纳移民作为国际发展方略的主要环节,已是必走的路。这几年,在新加坡政府积极吸引外来人才的努力下,新加坡社会已开始显现全球化的要素。
二零零五年,每四名新加坡男士中,就有一人迎娶外国新娘;约有七万名外国学生在新加坡求学,政府希望至二零一二年,外国学生人数能增加至十五万。目前,新加坡工艺学院一成的学生及大学五分一的学生是外国人。从二零零零年至零六年,平均每年吸引五万名移民,但新加坡出生的婴儿却只有三万五千五百人。
世界各国都在抢夺人才。到了二零三零年,当新加坡人口达到六百五十万时,这个国家将成为东方的纽约,一个汇集全球精英及专才的移民大都会,估计占总人口一半的外来人才将确保新加坡成为一个具有动力丶活力及创造力的城市花园,花香处处。
国会议员丶卫生部长丶电视台主播丶国家队乒乓球主将丶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人选……新加坡的政治丶经济丶社会精英,越来越多大马和中国的华人移民,充分展现新加坡求才若渴及成功的人才战略。新加坡最近公布新的国家发展方略,是从当前的四百五十万人口增加至六百五十万人,因而加速吸纳大量外来精英。
新加坡为了在全球化的战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将主要战略放在人才培养和竞争上。近月,新加坡政府公布至二零三零年的国家发展蓝图,以六百五十万人口的规模来发展,要与纽约丶伦敦等国际大都会看齐。然而,以新加坡目前四百五十万的人口,加上出生率屡屡见低的情况下,要建构国际大都会,最关键的就是招揽外来移民,尤其以具竞争力的华人精英为主。
四十七岁的李美花是新加坡的新贵,她在二零零六年新加坡选举中代表执政的人民行动党上阵,成功当选国会议员。生於马来西亚中部马六甲的李美花,也许从未想过,她会放弃了故乡马来西亚,成为新加坡的公民,并选上九十四位国会议员之一。
从一九六五年建国至今,新加坡一直是移民的国家,而大马华人更是新加坡移民的「传统来源」。李美花在马国的老家是个小乡村,但贫穷阻挡不了她勤奋求学的决心。一九八零年,她考进马国最着名的国立大学——马来亚大学,但大学分配给她的不是她所喜爱的工程系,修读一个月後,她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录取进入工程系,她毅然离开马大,这个决定改变了她的一生。李美花对亚洲周刊说,她当年是受到爸爸的鼓励而作此决定:「我爸爸当时认为,新加坡的体制是根据成绩与表现作为个人能力评定的准绳,我到了新加坡将会有更好的发挥空间。」
大学毕业後,李美花继续留在新加坡工作丶结婚及组织家庭,随後入籍。李美花并不是唯一来自马国却被新加坡吸纳的政治精英,现任卫生部长许文远丶国会议员伍碧虹同样在马国出生,并在新加坡留学及工作後成为新加坡公民。在目前新加坡四百五十万人口中,近三成人口是外来移民。
新加坡对移民人口的需要非常清晰,为了维持种族比例,马国华人丶中国人及印度人将是新加坡吸引的主要外来人才。《联合早报》高级执行编辑严孟达认为,马国华人基於历史背景丶社会环境,较容易融入新加坡社会。「对於马国人才,新加坡人基本上不会特别意识到他们是『外国人』。」他认为,除非马国政府通过行政措施阻止华人把子女送到新加坡读书,否则新加坡对马国华人人才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除了种族比例,在人才专业分布上,新加坡城市也有仔细考量。掌管人口政策的内政部长黄根成表示,新加坡吸引的人才不一定要拥有博士学位,他们可以是拥有特定技能的人才,如飞机维修员。为了接触最广层面丶遍布世界各地的各类人才,新加坡政府设立网站「联系新加坡」(www.contactsingapore.org.sg),让全球的人才得以从网际世界中了解新加坡的情况。
新加坡政府对吸引马国人才非常积极,除了欢迎马国人才前往工作,甚至派员到马国中小学,提高奖学金吸引马国学生到新加坡求学。座落於马国南部柔佛州的宽柔中学是马国着名的民办华文中学之一,该校办学严谨,创校以来一直是柔佛州华裔子弟求学的第一选择。宽柔中学不仅赢得马国华人社会的尊重,也引起只有一水之隔丶求才若渴的新加坡政府的注意。二零零七年,新加坡仅有的两所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及南洋理工学院从宽柔录取了近二百名优秀生,该校精英班的学生几乎一个不漏的被这两所大学吸走。过去几年,该校每年都有逾百名学生被吸引到新加坡深造。一般估计,到新加坡留学的马国学生,约七成选择留在新加坡工作丶组织家庭,最後变成新加坡的人才。
柔佛不少华族家长也为了让孩子接受高素质教育,不惜花费及舟车劳苦,让孩子从小就每天跨越长堤到新加坡接受教育,新加坡新传媒主播董素华就是其中一人。董素华在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在新加坡念书,她追述那段日子每天清晨六时就得出门,通过两国拥挤的关卡才能抵达学校。她从小学丶中学到大学都在新加坡完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新加坡度过,她自嘲:「了解新加坡多过了解马来西亚。」她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学系毕业後进入新传媒,虽然当时还保留马国国籍,但公司还是给她充分的机会,并支持她在二零零四年及二零零六年赢得新加坡广播业最高荣耀—红星大奖(最佳新闻播报及时事主持)。董素华的另一半是新加坡公民。她在一九九八年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四年後入籍新加坡。她对选择成为新加坡公民的解释是:「我的生活重心丶家庭丶工作都在新加坡。」拥有新加坡护照让她更方便出国公干,享有更大的便利。
其实,新加坡从一九六五年建国至今,从未停止从马国吸引人才,而近五年来前往马国搜罗人才更见积极。新加坡政府在马国吸引人才是多管齐下,一方面通过提供「亚细安奖学金」吸引优秀生前往该国深造,近年也在马国各主要城市网罗优学秀生。
居住在马国中部雪兰莪州加影的林玉桦在政府办理的国民中学求学,她在高级教育文凭考试中考获全A优秀的成绩,并是该校成绩最佳的学生。她信心满满向政府申请奖学金出国深造,结果却让她失望。她在吉隆坡举行的教育展中了解各国求学情况时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展览厅,该大学代表在了解她的成绩後当场献议给她奖学金前往新加坡深造。林玉桦感到不解:「我在马国申请奖学金却拿不到,可是我不用申请新加坡却愿意给我奖学金。」
优秀生被拒大学门外
林玉桦的情况并不偶然,只是在这两年阿都拉政府采取较包容的政策才渐有改善,但还有不少华裔优秀生无法获得政府奖学金及被拒於大学门外。在一方面缺乏深造机会,另一方面则积极拉拢的情况下,无数马国华裔学生走向新加坡完成求学梦想,其中以学术资格不受马国政府承认的私立华文中学(独中)最普遍。
周建平是吉隆坡尊孔华文中学的学生,他在高中毕业後与同学一道以高中统一考试成绩参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入学试,结果成功被录取。他表示:「我很希望能留在马国求学,可是我的文凭不被马国政府承认,只好以最接近的新加坡作为选择。」
新加坡不仅希望大马华人前往念书,更希望他们毕业後能在该国工作丶居住,最後入籍成为新加坡公民。为了达到这项目标,新加坡也把吸引人才的眼光放得更远,该国进一步派出代表到马国一些华文小学及中学,挑选优秀的小学生及初级中学学生到新加坡留学,让这些学生在更年少的阶段接触新加坡文化,加强这些学生对新加坡的认同感。陈晓薇今年十三岁,她在新加坡中学念书。每个假期,她都孤身一人乘坐长途巴士回返吉隆坡。陈妈妈表示:「我也不舍得孩子那小就离开家。可是难得新加坡政府提供奖学金让她到当地求学,新加坡的教育素质也很高,为了孩子将来的发展,我多麽不舍也要让她过去。」
英语教学吸引大马人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是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马国则是以马来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这成为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往新加坡求学的原因之一。新加坡自一九六五年脱离马国独立後,四十二年来两国发展距离越来越远,教育体制也出现差距,导致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把孩子从小就送到新加坡求学,其中以与新加坡相邻的新山最明显。每天清晨,天还未亮,新山通往新加坡的长堤,挤满了到新加坡工作和念书的人流车流。
除了大马华人,中国精英也是新加坡国家发展方略主要的吸纳对象。上世纪九十年代新加坡与中国建交後,新加坡对中国移民开放门户,允许中国人到新加坡留学和工作,中国人才成为狮城的主要外来人才之一。新加坡《联合早报》助理编辑主任周兆呈在一九九八年来到新加坡进入国立大学修读硕士学位,隔年进入《联合早报》工作迄今。老家在中国江苏省的周兆呈去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他与同样是来自中国的太太育有一名孩子,目前一家三口皆是新加坡永久居民。周兆呈对亚洲周刊说,当年他是要到国外深造,考虑到新加坡华人多,跟中国人的关系也密切,因此选择居留新加坡。
目前,在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博士生各个阶段的学生总数约达三万人,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就读并获奖学金的中国学生,则分别有三千馀人和两千六百多人。由於领取大学奖学金需要在新加坡工作六年,因此,这批学生将成为未来新加坡移民的主力军。
新加坡吸引的中国人才主要是企业丶高科技丶体育及华文人才。由於新加坡华文水平不高,为了与中国接轨,新加坡希望其公民能掌握华语文,因此从中国输入大量华语文的人才,周兆呈的太太陈颖拥有徐州师范大学丶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她目前在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担任中文系讲师,负责培训小学华文教师及华文媒体人才。由於缺乏华文人才,新加坡的媒体,广播及艺人界吸引不少来自中国的人才,优频道前任主播张海杰为新加坡人所熟悉的名字,当前着名艺人郭亮都具有中国背景。
体育一直是新加坡最弱的一环,狮城政府近年来致力於提高体育水平,希望成为区域体育强国,但人口总量不足是它的致命伤。为弥补本身不足,新加坡吸引不少来自中国的体育人才,在国际体坛为新加坡扬名的前任国家乒乓队主力井浚泓,以及当前主力李佳薇都是新加坡从中国挖掘的人才。
中国的高科技人才为致力发展生物科技丶生命科学及研发工作的新加坡提供不少精英,新加坡的区域金融中心也吸引不少中国企业进驻新加坡,以新加坡作为筹集资金开拓中国市场的据点,在这方面最成功的应是新加坡仁恒置地集团的董事局主席锺声坚。
上海移民名列富豪榜
已经入籍新加坡的锺声坚在新加坡的富豪榜上有名,他以新加坡为总部,积极开拓中国房地产,目前其产业计划遍布上海丶南京丶苏州丶天津丶珠海丶成都丶贵阳等长三角丶珠三角丶环渤海经济区以及西部地区。根据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Forbes)公布最新全球富豪排名榜,从上海移居新加坡的仁恒置地主席兼总裁锺声坚,以十七亿美元的身家,首次上榜,排在全球的第五百八十三位。
马国财经分析机构资本投资董事经理陈鼎武表示,马国华人流失到新加坡是马国的损失:「如果这些华人精英都能留在马国服务,马国的国力将不是今天这种局面,甚至可以与新加坡相提并论。」除非马国政府修改政策,马国华人被新加坡吸引过去似乎是无法避免的事,这在一方面对马国华人是个好事,华人有个可以深造发挥所长的草原,不致於在种种限制的不利情况下衰败下去;不过对马国,那是一个让人伤痛的损失。
吸引外国移民除了是国家人口政策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维持国家竞争力与经济成长的要素。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以美国作为例子,报告显示,美国移民人数较多的州属,就业机会比国家平均水平高。美国国家科学院在一九九七年也向国会提呈报告,指外来移民为美国经济带来一百亿美元的净收益。移民也为美国带来更高的生育率,根据美国移民研究中心的估计,在二零零二年,美国的新生婴儿里有二成三是由移民妈妈所生。
掌管国家人口政策的黄根成表示,美国的经验让新加坡了解到,人力是新加坡的重要及唯一的资源,可是,新加坡没有足够的婴儿,也没有足够的本土人才。他指出,新加坡的晶圆工业在二零零五年制造了一万五千个就业机会,其中八千个是生产线工作,七千个是工程师职务。然而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只能填补八成高技能的工程师职位及三分一的生产线空缺。
兼任国家人口委员会主席的副总理黄根成指出,新加坡要达到人口替代水平,每年需要六万名婴儿,但是目前每年出生的婴儿只有三万五千六百名,若加上像二零零六年那样成功吸引一万三千二百名外国人成为公民,新加坡仍然需要一万一千二百名外来人才填补缺口。新加坡从二零零一年至零四年批准外来人才成为公民的人数介於七千人,零五及零六年却超过一万人,显示新加坡对人口老化的忧虑。新加坡去年的生育率是一点二四,远比维持人口所需的二点零一的比率来得低,而且这个趋势还是一直往下滑。人力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黄永宏指出,新加坡人口若如日本每年都下降,那将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包括新加坡是否还有能力维持制造业丶国防及防务机构等的运作。
新加坡《联合早报》助理编辑主任周兆呈指出,新加坡吸引外国移民是「现实的必然」。他表示,从历史角度看,新加坡是个移民的国家,吸引外国人才是长期坚持的国策。从经济角度而言,新加坡是高度全球化的都市,新加坡要在各方面领先,单单依靠本土人才还是不够;而现有的新加坡人口也很难支撑兴旺的市场。此外,新加坡是高生活成本的都市,生活压力大导致国民生育率低,加上本身人才流失也多,吸引外国人才将是补充人力资源及维持竞争力的最经济及最快速方式。
周兆呈表示,新加坡吸引的高收入外国人才拥有广泛的人脉,他们将能为新加坡创造商业机会,提升新加坡作为国际商业中心的形象;而拥有特定技能的专业人才则大量填补新加坡的人才缺口,维持经济的动力。
为了配合可能的人口增长,国内各方面的建设也得同步进行。新加坡以六百五十万人口作为至二零三零年国家整体发展的规划指标,意味着在未来二十三年内新加坡人口将增加四成,其中一半将是外来移民。李美花表示,虽然政府并没有订下期限在什时候达到人口六百五十万,但必须为未来的发展领先几步。她指出,为了容纳这六百五十万人,政府必须为房屋建设丶水电供应丶医院学校的盖建及交通运输作好规划。新加坡目前土地面积只有六百九十二平方公里,人口稠密度为每平方公里六千二百零八人,一旦人口增加至六百五十万,人口密度将超越香港,达到每平方公里九千二百多人,成为全球人口第三稠密的国家及地区,仅排在摩纳哥及澳门之後。
新加坡政府也成立由黄根成监督的「新加坡侨民联系署」,加强同在海外留学丶工作及长期居住的新加坡人联系,鼓励这些人返国服务。新加坡统计局估计,至二零零五年,约有十四万三千名新加坡人在海外定居,当局相信这个数字将会越来越高。
除了大马及中国华人精英,新加坡为了吸纳外国人才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在二零零六年推行一系列新措施,包括改进新移民的申请程式并加强其灵活性和透明度丶推出个人化的就业准证及对外加强宣传新加坡为移民的理想地点。此外,政府也将让符合资格而有经济能力可在新加坡自费居留的外国大学毕业生和外国人有更充裕的时间在新加坡寻找工作。
为了方便在新加坡工作的外国人才成为永久居民或公民,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设计特别网页,让外国人才上网测试是否符合资格。此外,移民事务官员将化被动为主动,找合格的永久居民面谈,询问他们是否有意愿成为公民。根据以往经验,移民局会发函邀请符合资格的永久居民成为公民。
总理李显龙是新加坡最佳的促销员,他在去年的国庆庆典公开提及在马国出生丶但在二零零五年入籍新加坡的发型师颜天发,指他是新加坡未来应该吸引的人才。颜天发在新加坡工作已有二十三年,初到新加坡时,在发廊当洗发工人,每个月工资只有三十新元(约合二十美元),但他的吃苦精神及勤奋学习,终於让他成为着名的发型师,着名影星章子怡也是他的顾客。若根据新加坡移民局的标准,学历不高的颜天发完全不符合该局的移民标准;他说:「新加坡社会这保守,发型师一般上不被视为专才,我没有想到李总理会注意到我们。」然而李显龙认为,颜天发具备了该国多数人所缺乏的才干与技能,这是新加坡所要的人才。
本地人对移民政策忧虑
然而,新加坡大量与快速引入外来人才的政策也引起本地人民的忧虑,他们担忧外来人才夺走了他们的就业机会与机遇。根据英文《星期日时报》在今年初进行的一项调查,新加坡人对外来人才的出现总体上是持正面态度,但触及外来人才是否会抢走他们的就业机会时,绝大部分受调查者无不表示担忧。
不仅部分新加坡人对政府的移民政策有所疑虑,不少在新加坡留学丶工作的马国人在新加坡居住一段日子後选择返回马国。马国第八电视台主播陈嘉荣就是一个例子。在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的陈嘉荣於一九九七年到新加坡新传媒担任主播,他指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好的吸收经验的地方,可是他脑海中一直有回返马国工作的念头。二零零一年的「九一一」发生後,已经三十岁的陈嘉荣开始思考人生未来:「我担心过了三十一岁再不回来(返马),就没有勇气再回来。」二零零四年电视业生态的转变导致发挥空间受压缩,终於推动他作出决定返马以实现理想。返马後,他与一批相同志向的朋友合力搞培养传播人才的工作。
尽管出现不同声音,但对地狭人少的新加坡来说,以吸纳移民作为国际发展方略的主要环节,已是必走的路。这几年,在新加坡政府积极吸引外来人才的努力下,新加坡社会已开始显现全球化的要素。
二零零五年,每四名新加坡男士中,就有一人迎娶外国新娘;约有七万名外国学生在新加坡求学,政府希望至二零一二年,外国学生人数能增加至十五万。目前,新加坡工艺学院一成的学生及大学五分一的学生是外国人。从二零零零年至零六年,平均每年吸引五万名移民,但新加坡出生的婴儿却只有三万五千五百人。
世界各国都在抢夺人才。到了二零三零年,当新加坡人口达到六百五十万时,这个国家将成为东方的纽约,一个汇集全球精英及专才的移民大都会,估计占总人口一半的外来人才将确保新加坡成为一个具有动力丶活力及创造力的城市花园,花香处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