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6號,香港《亞洲時報》刊登一則和我國前首相馬哈迪的專訪。許多國内中文媒體都在隔日翻譯轉載。部分中文媒體把馬哈迪在這篇訪談的部分談話當成封面頭條新聞處理,原因是馬哈迪説了一句話:“馬來西亞華人富有”。
報道指馬哈迪‘笑’説:“我們對中國華人沒問題,但是對馬來西亞華人有問題。他們精力十足,他們在馬來西亞變得極其富有,幾乎控制所有城鎮,那並不健康……”
注意,中文媒體形容馬哈迪當時是在‘笑説’。我想搜尋原文以查證此事。可惜,《亞洲時報》是一個付費網站,最便宜收費一天五美元(約25令吉)。這個數目并不是每一個中文報章讀者捨得花。
我無法查證到底馬哈迪是以玩笑或嚴肅態度說這些話,但是以大家對他的認識,他的這番話也是他的局限,因為這顯示他對華社的刻板印象還是停留在上世紀五十到九十年代。
我的看法是,第一、馬來西亞華人富有不是罪過。華社也不需要因為富有而覺得愧疚。就比如郭鶴年在他的回憶錄就提到,華人是全球最刻苦耐勞的經濟螞蟻。既然華人的財富是憑著血汗得來,為何馬來西亞華人被別人說成是富有的一群時就急狗跳牆?
第二,我們要糾正這個不正確的刻板印象。我記得有一次在一個書展遇見選區內某國中家協理事,她是一名馬來家長。她說:“YB,你看我帶孩子來買書,難道馬來家庭不如華人家庭一樣注重孩子的教育嗎?你看新村的華小校舍堂皇富麗,可是為何新村的家長不大願意捐助附近的國中啊,畢竟他們的孩子也在國中讀書啊!”
這位馬來家長顯然也間接地說華人是富有的,可見馬哈迪不是唯一一個陷入這個誤區的馬來人。擁有這類刻板印象的馬來人朝野皆有。不同的是,馬哈迪這個老頑童以笑談的方式把這句話說直一些。過去,當我們提議恢復地方議會選舉,友族的刻板印象就是以為我們要讓華人管理城市,因為“城市都是華人的”。
還記得十多年前有人提議廢除土著在高檔產業享有的折扣嗎?結果當時連凱里這類比較開明的馬來人也反對。他們認為應該繼續讓富裕的馬來人享有折扣,避免城市高檔產業被華人壟斷。
還記得不久以前巫裔社會醞釀著一股“Buy Muslim First”的風潮嗎?其矛頭不就是對準華裔商家,因為他們以為從事工業生產和貿易的都是華人。甚至連乾淨選舉聯盟(Bersih)也被指為“華人組織”。
此外,大家有沒有發現,非華裔似乎不把馬哈迪這番話當一回事。巫英淡文媒體幾乎只字不提,這是否印證國內非巫裔非華裔也有同樣的刻板印象?因此華社不得不防有心人以此仇視華裔,以為華裔的財富是建立在友族的苦難之上。
像這類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固然不正確,要一時三刻糾正過來也不可能,但短期之內必須拿出真數據來逐個辯駁。萬宜國會議員王建民博士在這方面可謂是下了許多功夫,為的就是要讓數據說話。
是的,討論敏感課題像是掉入地雷陣,不僅不容易走出來,還可能車毀人亡。但是我們不能畏懼艱難而退縮,更加不能把問題掃入地毯之下,要不然這個刻板印象將千秋萬世繼續存在。
劉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