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02, 2024

華裔生育獎勵金

        最近和華教界人士接觸甚多,話題聊到馬來西亞華裔人口大不如前,導致許多華文小學的華裔新生率屢創新低。大家擔心如果這樣下去,我們只需一代人的時間,一些曾經擁有超過一千名學生的城市華小也會淪為微型華小。

        一旦出現太多的微型華小,教育部必定將會以經濟效益等理由來要求整合資源。鄉區的許多微型華小三機構非常擔心這一天的到來。即時他們不贊成,他們擋得了一時,能擋一世嗎?

        除非華小增收非華裔學生,或者我們把華教真正定義為“華文”教育,不是“華人“教育。話說如此,許多華教界人士認為還是需要解決華人人口比例下跌的問題。既然這樣,現在是時候認真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我曾經在二十多年前寫過貴精不貴多。這表示華裔人口比例雖然逐年減少,但是只要是有素質的人口,華社不用擔心未來的權益會遭吞噬。

        雖說如此,我們也不應該放棄任何一個能夠直接提高華裔人口比例的機會。首先從數字下手。

        我國從2011年至2022年這十年之間,每一位15歲至49歲的巫裔女性平均誕下2.1名嬰兒,華裔則0.8個嬰兒。那麼全國15到49歲的華裔女性人數多少?有多少是已婚、未婚或離婚?我無法在網絡上找到這方面的數據。這點需要研究機構作深度研究。

        另一個數據:土著群體今年在3070萬公民人口當中,占70.4%,華裔和印裔分別降至22.4%及6.5%,其他種族維持在0.7%。這表示華裔人數為6,876,800人。假設一半是女性,則華裔女性人數為3,438,400人。

        華社和華團如果要維持華裔佔總人口四分之一的比例,那麼就必須現在開始確保我國每年大約40萬的新生嬰兒總數之中的四分之一,即至少10萬人,是華裔嬰兒。

        馬來西亞為數340萬的華裔婦女到底有多少位是介於15至49歲之間?如果是人數的一半,那就是170萬。在這170萬婦女之中,如果每年有10巴仙的婦女產下一胎,我國每年就迎來17萬新生華裔嬰兒。

        當然這只不過是紙上談兵。新加坡也面對同樣的問題,政府也提供數額可觀的補助,可是生育率不起反降。原因是新國生活成本太高,馬來西亞則相反。因此如果華團或許可以嘗試提供生育獎勵金給本身會員。

        我這麼提議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許多擁有雄厚資產的華團每年提供會員子女獎勵金。有些華團甚至提供獎貸學金。既然有財力,也何不考慮提供會員生育獎勵金?華團不用害怕花錢,因為獎勵金到最後還是回到自己的兒孫身上,規定兒孫必須成為會館成員,在青年團之下在成立幼少團,從小培養他們對社團的歸屬感。

        第二、如果大型的華團認為可以嘗試,可考慮成立一個惠及華社的基金會,每年華社個人或華團可以這個基金會發放每月育兒獎勵金給符合資格的成員。

        第三,這個基金會可以進行風向較低的投資項目,以便錢生錢,惠及下一代。每年盈利或可根據需要提供免費的額外育嬰輔助配套或服務

        我大約估算,如果華團每年提供1萬2000令吉(即每月1000令吉)給每一位華裔新生嬰兒的父母或監護人,直到嬰兒六歲為止,保守估計在六年之內必須預備72億令吉。這並不是一筆小數目,但是如果數目太低,恐怕無法吸引年輕華裔夫妻生育。

        雖然如此,我必須提醒,如要華團依靠本身資源勉強撐起華裔人口比例,這是肯定行不通的,因為背後還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資源,提升育嬰和育兒的設備和環境。

劉永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