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上周和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不歡而散,讓我想起來自台灣朋友的一句話:“靠天吃飯會餓死、靠人打戰會失敗。”
川普和美國副總統萬斯認為澤倫斯基在白宮對美國指指點點而感到不滿。同樣的,澤倫斯基則因為川普當著記者面前公開說烏克蘭已經沒有談判籌碼而遭羞辱。萬斯這位80後副總統的發言似乎更加脫格和魯莽。
對許多馬來西亞人來說,澤川大鬧白宮這齣戲碼肯定不是一件好事。雖然馬來西亞和美國沒有任何協防或安保合約,但是我們也不能袖手旁觀,坐井望天。
對!我們可以批評川普和萬斯兩人狂傲。根據網絡新聞,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統計自2022年2月俄烏戰爭開打以來,美國支援烏克蘭的相關撥款總計約1750億美元,其中1060億是直接送交烏克蘭,包括無償供應的武器彈藥以及補充烏克蘭各級政府的財政缺口等等。
川普說這筆錢是美國直接送給烏克蘭的。為了止血,他認為有必要加速結束這場戰爭。澤川大鬧白宮後,英法兩國表態可能通過遭充公或凍結的俄羅斯資產來支援烏克蘭。我不清楚為何美國也不依循同樣的做法來減輕他們支援烏克蘭的開支。
在3月3日,新加坡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在國會撥款委員會以華語參與外交部撥款辯論時說:“如果任何國家能夠通過軍事侵略,迫使其他國家放棄主權和政治獨立,這將為小國樹立危險先例。很不幸的是,我們正目睹國際規範式微,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抬頭,各國保持獨立自主的成本顯著增加。許多尤其是依賴美國安保協防的國家現在不得不思考削減其他開支來增加國防指出。”
她表示新加坡的國防政策自給自足,每年投入國防的開銷佔年財政預算案3至6%,可謂下足本錢。
沈穎的發言讓我想起新加坡的毒蝦政策,即新加坡必須建立一定程度的武裝力量來威嚇敵人。新加坡未必能夠打敗犯境的巨人,但是巨人一旦敵人吞下新加坡這隻毒蝦,巨人也將會中毒而死。
國防本來就是非常昂貴,但它也是一門生意。大家不要以為國防工業一定就是製造武器彈藥或飛機軍艦,國防工業也可以是高端技術的前沿。歷史上就有人工塑膠、衛星導航、紅外線體溫測量計等科技產品,全都是因應戰爭的需求而開發的新科技,隨後更進一步發展成為民事用途。
新加坡是這樣,同樣是小國的馬來西亞又如何呢?
馬來西亞在希盟執政時期曾經發布《國防白皮書》。根據前副國防部長劉鎮東在2021年的文告,《國防白皮書》採取“整體政府”概念,於2019年12月在國會獲得朝野支持通過。
他在文告中提到馬來西亞政府理應繼續制定的四大計劃和國防投資和國防工業有關,例如國防投資計劃 (Pelan Pelaburan Pertahanan Negara, 3PN)、國防戰力藍圖 (Rangka Tindakan Kapasiti Pertahanan, RTKP)、國防工業政策 (Dasar Industri Pertahanan Negara, DIPN) 以及檢討戰略發展計劃並且整合目前各軍種的各自的戰略發展計劃,即陸軍的“下一代陸軍計劃”(Army 4nextG)、海軍“15 到5艦隊轉型計劃”(15to5 Plan)、空軍“2055年戰力發展藍圖”(CAP55)。
現在這些進行到怎樣了?
媒體在去年年初報導防長卡立的談話,即國防部將在2024年年中在國會進行《國防白皮書》中期檢討和辯論。可是在我印象中,去年並沒有進行這方面的辯論。我認為國防部應該給我們交代。
今年《國防白皮書》將會屆滿,希望全體國會議員能夠為我國的國防事業把脈。提升馬來西亞的整體國防勢力,讓國防工業也為我國的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劉永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