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的財政預算?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因為每一個國家和州屬在不同時期會面對不一樣的挑戰,或許必須通過重新分配國家資源的方式來面對這些挑戰。財政預算案就是重新分配資源的重要工具之一。
馬來西亞聯邦政府從1998年金融風暴迄今一直都是提交擴張型的財政預算案,即政府開支大於收入。換句話說,政府每年營收不敷支出,即政府必須挖本身的儲備金來應付更多的開銷。
既然這樣,我們就問:多付的錢用來做什麼?如果是用來償還債務,或者是花在行政開銷,如支付公務員薪水,這就不是好事。因為既然要多付錢,政府就必須確保這些錢能夠在日後提供更多的回酬。
因此如果政府多付的錢是用來進行基本建設、投資或推動惠民計劃,這些都是發展開銷,對經濟有著刺激性的正面影響,那麼這些開銷還是應該花的錢。
以馬來西亞的情況來看,聯邦政府已經連續22年提呈擴張型的財政預算案。可見國庫在過去22年遭掏空多少。雖然希盟財長林冠英已經開始計劃把預算案的赤字幅度減少。無奈的是,希盟執政的22個月不足以推動本身的議程。這段時期基本上還不是收割時期。
然而肺炎疫情對各國政府打擊不淺。不管政府過去提交的是擴張型、收支平衡還是盈餘財政預算,明年的預算案必須是擴張型預算案。一些空頭理論家嘗試為後門政府背書,說政府大膽打開國庫掏錢協助人民和商家。其實,不管是哪一個政府,它在這個時候必須這麼做。
雪州希盟政府提交的《2021年預算案》也是擴張性的預算案。與聯邦政府不一樣的是,雪州希盟政府明年重點加強州內的網絡基礎建設,尤其是網速和電商活動。
在野黨批評這些措施只不過延續過去數年的政策。前任州務大臣阿茲敏的門徒在州議會甚至調侃我們了無新意,說這些政策都是阿茲敏在2015年開始推行。但是事實是,自2018年開始,雪州政府已經推行許多改進,一點一滴地推行數碼化和大數據政策。
所謂養兵千日,這次的疫情剛好讓雪州政府推行多時的數碼化和大數據政策派上用場,以振興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活動。例如,州政府在管制令初期主動出擊,推動各項措施鼓勵週內小商轉戰線上,大舉進軍網購市場開拓新商機。
為了鼓勵本地中小企業和小型販商進軍電商市場,州政府主動和國內兩大電商平台,即蝦皮(Shopee)和Lazada合作推動雪州雙十一電子市集大促銷。州政府更是撥款兩百萬令吉以優惠卷的方式分配給這兩家電商購物平台,進行為期一個月的促銷活動來進一步推動電商活動。
此外,雪州政府也先於聯邦政府首先推出疫情追踪手機應用程序SELangkah,顯示州政府在推動大數據施政下了一番苦功。我在疫情期間也帶領電子付費平台走入社區和早市,鼓勵小販們使用電子付費平台,避免接觸現金。
當初一些人嘲諷,說小販習慣了傳統現金付費方式,因此不容易使用別的付費方式。事實證明這些說法是短視的。疫情之下,我們沒有選擇。如果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終究遭歷史洪流的巨輪吞噬。
劉永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