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1, 2005

评泛道德主义的反毒策略

针对滥用毒品,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课题。打从前一任首相敦马哈迪对贩毒者施行强制性死亡以来,大马政府便列毒品为国家首号敌人。只是,在政府漫长20年余的反毒运动中,这个首号敌人迄今依然屹立不倒。滥用毒品的问题到今天不仅没有减轻;反之,吸毒人数每年增长,从戒毒所戒毒成功而后重染毒瘾的瘾君子大有其人。

目前,国内安全部正展开新一轮的反毒运动。而且反毒计划将从青少年开始下手。其实要最有效地打击滥用毒品的问题还是要从最基本的层面下手-青少年。虽说政府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在学校推展反毒运动,希望能够在青少年幼小的心灵里建立对毒品的认识和抗拒。然而,当今学校的反毒运动只在中学阶段才开始断断续续地进行(并不是所有中学都有类似的活动),而且大多只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大到达反毒的目的。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在学校成立反毒学会,或者在每天上课前5分钟让教师进行反毒教育,讲解毒品的危害。

我们知道的是:反毒肯定要从教育着手,然而如果从中学才开始进行,那么其收效并不大。要知道,中学时期,尤其是青少年开始发育的初中时期是他们性格最为叛逆的时期。这时候才向他们讲解什么是毒品,未免有点亡羊补牢。反毒教育既然要开始,那么就一定要从小学开始,并且必须把之列入正课。

除了教育,近来各界针对反毒措施也有相当广阔的讨论。日前巫统士基央区国会议员巴哈伦建议开辟荒岛让毒瘾极深者免费吸毒直死为止。国内安全部政务次长阿布瑟曼则表示国安部或参考60年代设立鸦片馆逐步改造吸鸦片者的方式,免费供应毒品予吸毒者以达到改造吸毒者之效。有论者认为两人言论荒谬至极,有者认为两位言辞意图哗众取宠。

然而,如果我们抛开那些泛道德说词,对这些建议的本质详加研究,那么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建议与刚刚结束的《首要辩论-毒品为国家首号敌人》中部分人士所谈及的危害降低措施(Harm Reduction)有少许相似。其中一项笔者认为可行之措施就是政府在瘾君子出没的地方分发针孔,避免他们通过共用针孔而染上爱滋病。根据部分非政府组织的看法,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之内并不能制止瘾君子吸毒,但是至少它首先能够制止疾病的传染。同理,在荒岛让毒瘾极深者免费吸毒直死为止以及开设诸如鸦片倌之类的建议虽然让人觉得有本末倒置之嫌,但至少它能够让政府轻易掌握每一位吸毒者的状况,至少避免他们因毒瘾而为害社会。

对于利用美沙酮(Methadone)药品戒毒的治疗方式,有论者认为其价格昂贵,一般吸毒者负担不起,但是若政府能够提供免费的美沙酮,这或许能够减轻吸毒者对毒品的依赖。

在反毒的过程中,我们更不应该只是把毒品定义为一般我们所知道的毒品如大麻、海落英、鸦片、可卡因等等,而忽略了毒品也正在借助科技而进化成各式各类的软性毒品,而许多中产阶级甚至以「减压」、「瘦身」的理由而服食这类软性毒品。摇头丸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20年前提出的戒毒中心概念或许在今天已经不管用,再加上我们时闻戒毒中心可以买到毒品,这不禁让我们对现有的制度和方式的有效性起怀疑之心。因此,当我们在摇旗呐喊反毒之际,我们也是时候检讨我们的方式(methodology)。过多的泛道德主义并不见得能够有效反毒,我们的指导策略应该是听取一切的建议,制定一切可行之方案。天下并没「不行」之道,只是看你肯不肯动动脑筋!

刘永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