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慕尤丁在週一宣布一筆大手筆的經濟復甦配套,命名為Pemulih配套。
在這之前,國盟政府也頒布了多個配套,全部都是以英文字母“P”開頭的配套,有Prihatin、Penjana、Permai和Pemerkasa。
這就是國盟政府最厲害的地方,因為他們總是能夠為他們的配套冠以堂皇富麗的稱號。例如現在我們實行的行動管制令,國盟政府認為這個稱呼也不大吉利,結果改稱為國家復甦計劃或Pelan Pemulihan Negara (PPN)。
話說回頭,這又有什麼不妥?連老大的名字也可以換,更何況是這些配套?
在PPN之下,國盟政府規定了不同階段的復甦計劃,在每一個階段開放不同領域。要進入不同的復甦階段前,我國必須達致一定程度的疫苗接種率、平均每日新增病例和ICU病房使用率必須下降到一定的程度。
難道換個名字,改個稱號,我們的問題就解決了嗎?國盟政府雖然訂下了條件,可是卻沒有告訴國人,到底要如何達到這個目標。這就好比你告訴我要到這個地方,你也告訴我抵達後能做什麼,但是你卻沒告訴我要用哪一個路線抵達目的地,也不知道該使用什麼交通工具才能最快抵達。
讓我直接了當地說,要達到這個地方至少有三個方法:第一加速接種疫、第二遵守SOP以及第三、增加每日篩檢的數量。
在疫苗還沒有抵達之前,民眾的抗疫措施就只能依賴SOP和篩檢數量。當政府在二月下旬開始推出疫苗接種計劃之後,疫苗接種率就開始左右復甦的速度。
目前的情況是,民眾已經無法嚴格遵守SOP,發再多的罰單也是於事無補。因為議會尚未重開,我們無法獲得篩檢和接種疫苗的全面數字。
咦!政府不是每天都有公佈接種疫苗的數字嗎?答案是有,但是這些只不過是表面數據的一部分而已。
本來所有關於疫苗的問題都能通過議會一問一答,一來一回就得以知曉。然而現在大家也只能隔空喊話,你沒對,我也沒錯。這實在是沒有意思。
截至6月26號午夜,聯邦政府的網站數據顯示全國已有1600萬成人登記接種疫苗,雪州大約83%的人口,即396萬成人已經登記。這也意味著全國有至少四分之一的登記接種疫苗成人是來自雪州。
因此,雪州也應該獲得四分之一的疫苗份量給雪州。現實是,全國現有520萬人已經接種第一劑疫苗,只有83萬或16%是給雪州人。
雪州作為馬來西亞製造業的龍頭大哥,也是疫情的重災區。雪州每日新增病例幾乎佔據全國數據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因此,解決雪州的問題等於解決全國一半的問題。
可是為何雪州的疫苗接種率比其他州屬還要低?是雪州人民不願意登記?凱里說是能力問題,到底是誰的能力出現問題?是雪州政府及其統領的十二個地方政府,還是雪州衛生局和它屬下所有大小政府醫院、綜合診療所或縣衛生局?
凱里的能力和形象遠比其他老蛇還要好。當初慕尤丁棄衛生部,反委任他當疫苗統籌部長,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可是凱里畢竟還是一名政治人物。他的一舉一動,背後有著千絲萬縷的政治計算。
在同一個時候,阿茲敏身為貿工部長卻為製造業大開方便之門,讓他們繼續營業,小商家卻繼續犧牲小我,慕尤丁也只能繼續換名字。我們的防疫措施最終可能還是一籌莫展。
劉永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