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02, 2025

馬華前景依然不樂觀

      


 
馬華公會最近在社交媒體獲得許多網民留言:『謝謝馬華』。馬華是否已經看到重生的一線曙光?我鮮少在本欄談馬華,如今必須離開議長身份,對馬華前景稍作分析。

        如果大家有留意全國各地的地方版,許多馬華區會紛紛在代表大會通過以下議決案:『要求馬華退出國陣』、『要求馬華爭取在來屆大選上陣』、『要求馬華在下屆大選出戰所有選區』、『要求馬華下屆大選以本身的標誌出戰』、或『拒絕在下次大選和民主行動黨合作』等等。

        畢竟這些都是來自全國各地馬華基層的心聲,馬華中央會否在兩三年後的全國大選,甚至是今年必須進行的沙巴州選,遵循基層的心聲,孤注一擲,下定決心脫離國陣,獨立上陣?

        這是馬華中央領導層必須跨越的第一個心理障礙。如果做不到,不僅辜負基層的期望,也讓基層和全黨上下再一次蒙羞。可謂騎虎難下。

        如果真的發生了,馬華獨立上陣會否成功贏獲一兩個國州議席?他們是否能夠獲得友族同胞的認同和支持?

        最好的借鑒就是民政黨。民政黨也曾經一度獨立作戰,結果在丹絨比艾補選慘敗。民政黨後來成為國盟成員黨,倚靠伊斯蘭黨的基層力量才能苟延殘喘,最後只能在吉打州贏得一個州議席和唯一一個州行政議員。

        馬華在華社的影響力有多大?馬華是否能夠獲得非巫裔的支持?我認為馬華在這兩方的表現迄今依舊不樂觀。

        我們就把上次大選馬華的得票全部計算成馬華的基本盤。這裡面有一大部分,甚至是一大半是來自巫統和國大黨的鐵票。扣除了這些鐵票才是馬華在華社的鐵票,也就是自家忠誠黨員的選票。這樣左篩右扣之下,馬華在華社還剩下多少票源?

        換句話說,馬華如果獨立作戰,至少必須獲得該地區華裔選票的三成以上,才能說已經開始恢復當年之勇。就好像當初許多馬華黨員支持行動黨一樣,雖然現在出現『謝謝馬華』,來屆選舉馬華會否獲得民主行動黨鐵粉或黨員的支持?在可預知的未來,這還不會發生。

        至於非華裔選民,這對馬華來說又是另一個難關。這是因為從1951年吉隆坡地方議會選舉到今天,馬華在過去七載獲勝,靠的都是傳統分工來贏取非華裔選票。

        巫裔選民,傳統上要不支持巫統、依黨、土團黨、公正黨、誠信黨、就是民主行動黨的巫裔候選人?同理,印裔選民會一般不是支持國大黨或國陣候選人,就是希盟候選人?馬華的華裔候選人要靠誰來拉票?

        無奈之下,馬華必須仰賴社交媒體和美女刺客尋找課題。即時是團結政府一員,馬華希望通過批評或抨擊民主行動黨、團結政府甚至是安華來盡可能抬高本身的形象。

        這一招並非每次成功。MyKiosk和煤氣桶事件就是馬華碰釘子的最好例子。我發現馬華的網軍媒體提到鐵板,他們即刻轉移視線,轉攻其他議題。這樣的政治操作,馬華以為大家看不到嗎?

        所以,吉蘭丹州中華大會堂會長拿督黃保俊說的好,解決教育不公本來就是執政黨的責任,馬華火箭無須唇槍舌戰,爭相邀功。

        如今民主行動黨是團結政府裡的骨幹,相比較體制外發聲,民主行動黨更必須在體制內發揮影響力,糾正過去不公的現象。民主行動黨在野時經常抨擊那些對體制嗆聲的馬青仔:『你們是執政黨,該做執政黨該做的事,怎麼倒轉做反對黨該做的事情呢?難道你們你要當反對黨嗎?如果你們要當反對黨,那就由我們當執政黨!』

        生意的人都明白,與人合夥做生意,如果資金足夠,一定要當大股東,掌握決定權。只有本錢不夠當不了大股東,才必須說服其他股東才能成事。由於體制內也有其他非希盟成員黨,因此民主行動黨必須花更大的力氣時間說服其他人認同這些體制改革。

        我倒好奇的是,針對伊斯蘭黨哈迪的女婿在網路發表歧視華裔軍官帖文一事,馬華的聲音可謂微乎其微,難道馬華必須現在開始和依黨建立一些默契?國盟裡面的民政黨會怎樣?

        許多對馬華不滿的失意份子,如今已經加入國盟成員黨——土團黨當非土著翼膀的一份子。在上屆大選,他們代表國盟出戰,得票竟然比國陣馬華候選人更高。這到底說明了什麼?如果馬華成為國盟的成員黨之一,他們會怎樣看?

        既然這麼多問號,馬華前景依然不樂觀。

劉永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