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政府在周四內閣會議宣布暫時豁免年收入不超過50萬令吉以下的中小企業電子發票。內閣在同一天的會議也暫時豁免小型餐飲業者針對桶裝煤氣桶申請準證。
內閣在今年2月也曾經宣布豁免年收入低於15萬令吉的微型企業豁免開電子發票。
這兩項措施對緩小商家的不滿情緒有一定的“鎮定作用”,但是我不敢說這是好消息,這是因為下半年國能的電費和RON95汽油可能調漲。再加上我國目前正和美國針對對等關稅進行談判,因此還是前路還是挑戰重重。
其實這些經濟轉型的陣痛,即不受歡迎但非常需要的政策,都必須按部就班,一點點地落實。一旦不能持之以恆,結果會變成夜長夢多。
例如,政府在2024年推出主要數據庫,即Pengkalan Data Utama(PADU),要求全體國民和各個政府部門把相關資料輸入進入PADU,以方便聯邦政府通過這個數據庫來決定如何發放援助金。
盡早成立這個數據庫是必要的。這是因為一旦政府收回所有主要的集體式補貼後,政府必須把這些緊貼重新回饋到睇下階層人民的手中。
目前我不知道PADU裡面的數據到底怎樣了?可是一旦政府要收回雞蛋、燃油、煤氣、電費等等補貼後,政府就可以善用PADU來協助人民。
團結政府的挑戰就是到底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解決這一連串的問題?答案就是數碼化。這就離不開數碼部長哥賓星的部門。
我曾經打趣告訴哥賓星部長:“許多人不大了解您的部門,因為這是一個全新的部門,也是最重要的部門,因為您的部門幹的事情涵蓋每一個部門。內閣部長之中如以重要性決定排名,您應該是排在首相之後。”
這是因為既然每一個部門有本身的數據庫,他們就必須把本身的數據庫打開共享,讓這些數據能夠以最精明省時的方式協助政府分配資源和津貼。例如,一旦某地方政府執法人員遇上某“勞闆”,這位警員是否能夠迅速通過移民廳和人力資源部的資料庫知道這名外勞何時進入我國、目前從事什麼行業等等?
政府不需要等到資料齊全之後才推行,因為數據是活的。人們的生活隨時出現改變。例如今天某人可能月入數萬令吉,下個月他可能患了一場大病而貶為低收入人民。因此這個PADU必須定期允許用戶每年更新裡面的個人資料。
下個月,RON95以及半島的電費將會調漲。雖然我們目前還不知道調漲的幅度,但是企業和人民必須做好準備。針對電費,我曾經公開呼籲政府暫時緩一緩,這是因為調漲電費會直接影響每一個人和企業,其連鎖反應是非常大。例如工業電費一旦漲幅過大,雪州水供公司的成本就會增加,難保未來水費不會因此調漲。
在下半年,所有在外籍移工都必須繳付公積金。這對我國的經濟有利無害。我們必須承認,雖然我們需要高科技投資,但是國內目前許多經濟領域還是非常依賴勞力來進行。上周我提到的長照服務就是例子之一。
國會本來將於本月23日復會,後來聯邦政府由於需要更多時間準備,因此會議已經展延至7月21日。有鑑於此,我預計政府將會對上述的課題有更全面的準備。
例如關於煤氣津貼的《2021年供應管制(修正)條例》本身就是一個附屬法案(subsidiary legislation),也就是政府可以在提交國會通過前事先推行,前提是事後必須提呈給國會通過。希望到時局勢會更加明朗。
劉永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