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6, 2025

把貨賣到美國去

        美國和大陸對等關稅貿易戰延燒迄今,情勢依舊不容樂觀。

        雖然雙方已經放下臉皮坐下來談,但是談判結果一日未揭曉,全球經貿發展的前景依舊不敢樂觀。

        美國和大陸的貿易戰並不是由川普發動。拜登時期的美國已經針對來自大陸的太陽能電板、優質電池、電動汽車和半導體產品加重關稅。川普只不過在上任後進一步加強和執行更苛刻的關稅。

        川普的策略是利用談判優勢針對大陸企業,迫使他們把部分產業鏈遷移到美國。換句話說他並非是要針對其他國家加徵如此繁重的關稅,而是以關稅彰顯他的決心和意念,要求大陸和他們談判,而大陸也一如所測,和美國展開談判。

        對於其他國家,川普以軟硬兼施的方式要求其他國家配合他的節奏,至少不要成為大陸商品的洗產地。

        兩國談判最後結果會是怎樣?

        一、 談判破裂、這將會是最壞的結局。雖然如此,這也不是川普的原本目的。他曾經承認確實對大陸商品徵收太高的關稅。這是因為在這樣的關稅下,美國根本不可能與大陸有任何貿易關係。

        二、 談判成功。雙方交換條件,互相削減對方貨品的關稅。這有可能是漸進式的削減,即雙方相互遵守協議到一定的目標後才同意互相削減某些關稅。可是,雙方所徵收的關稅不大可能回到以前的水平了。或;

        三、 談判未有結果,雙方維持現狀擇日再議。

        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馬來西亞工商企業必須要有靈銳的嗅覺,捷足先登,搶先第一步在美國消費市場站穩立場,填補大陸商品所遺留下來的空缺。

        馬來西亞非常歡迎外資進入我國投資。此外,已經在國內投資的企業,不管是外資還是本地投資者,我們也非常歡迎他們再加碼投資。我們要這些投資,乃因為我們要提高人民收入,加強經濟發展,推動馬來西亞以投資成為先進國家。

        我們也希望這些來馬設廠投資的企業也能夠把他們先進的製造業技術引入馬來西亞,讓馬來西亞人掌握這些技術,發展新的技術,或成為這些技術的零件製造商和供應商。

        可是除了依賴外資和國內投資之外,我們的工商企業和廠家也必須有能力把本身的產品出口到海外。

        馬來西亞目前出口的大多都是電子產品、機械、半導體、棕油和原油與石化工業相關產品。這些都是重工業產品,也是大廠家和大資本家的玩意兒。他們之中也有一些完全不受此次對等關稅所影響。

        剩下來的中小企業該何去何從?他們除了成為大型企業和外資的原材料與零件供應商,還能夠做些什麼?

        我日前受邀出席演講,其中一位嘉賓可謂一言驚醒夢中人。他告訴在場的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是中小商家把產品推銷到海外的啟蒙途徑。現在是時候登上西方世界的主流電商平台,把貨物以B2C的方式賣給美國消費者。

        我們除了把貨品銷到美國,我們的商家也得行動快熟。現在馬來西亞和美國的對等關稅談判還在進行中,從事B2B的中小企業更必須抓緊時機把貨品推銷到美國的各大市場。

        我在日前隨行動黨元老俱樂部拜訪位於吉隆坡的馬來西亞對外貿易發展局(MALTRADE),得知該機構提供許多平台方便讓馬來西亞企業把產品出口到海外。該機構也提供一站式服務,為國內外的企業家進行商業對接和市場分析。

        獲得馬來西亞清真認證的本地產品享譽全球,這些本土中小企業為何也把本身的好品推銷到全世界,包括美國市場?大家不要以為我們的產品比大陸差。馬來西亞的海南咖啡、榴蓮、味蕾繁多的包裝咖啡、快熟麵、食材、紙質文具、日常用品、色彩鮮豔的巴迪布,都是我們獨有的產品。只要成功申請專利,大陸廠家又無法仿造,這些商品說不定在美國市場能夠大放異彩。

        總而言之,馬來西亞的商家必須成為環球經濟供應鏈的一環。馬來西亞也可以學習中華民國台灣。目前全球台商佈滿全球各地,雖然中華民國台灣和這些國家沒有外交關係,但是當地的台商和當地的政經文商界交流頻繁,宛如大使一樣。

        如果我們有更多的廠家有能力出口到全世界各地,甚至到最後來到他們的國家投資設廠,這能夠強化我國在全球各地的投資和市場佔有率,提升我們的國力和經濟地位。

        目前美國大陸之間的貿易戰締造絕佳良機讓全世界各地的商家卡位。如果我們還在nanti-nanti,遲早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商家企業會彎道超車。

劉永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