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来说,华小的数量过多还是过少应该由需求来衡量。如果只是以简单的学额来衡量,那除了不切实际,也在某种程度上暴露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从开始到今天可谓是经历许多风风雨雨。马来西亚华教从区区数十人的私塾到现在数千人的A型华小,不可谓没有发展。
但是,既然学额增加了,但是为什么诸如华小爆满、师资不足、资金不足(要向华社筹钱)、英文教数理、宏愿学校的问题一直存在?
这些问题都发生了,间中马华和国阵其他华基政党只是作出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粉饰一番,但是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说到底这就是教育政策的问题。比较简单地来说,这些都是政府无法制度化增建华小、无法依据地方居民的要求而增减华小等等。
比如说,一间成立于20世纪初的华小可能在成立初期的学额只有100人,100年后,学校的学额增加到1000人。总共增加了十倍,但是20世纪初的华裔人口可能只有1万人,但是100年后,人口可能已经达到100万人,涨幅高到100倍。在人口增长率比学额增长率更快的情况下,即若华小每班学生人数几乎靠近50大关,这种现象也持续数十年。
因此,简单以学额来说明华小不曾没落是不聪明的说法。
马华公会说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来确保华教未来的前途发展,但是通过关一间旧华小来开一间新华小,这是不明智部不符合逻辑的做法。
如果这时符合逻辑的做法,为何国小却不用这么做?而且根据教育部《2010年教育大蓝图》,直至2005年,全国一共拥有1642间学生人数低于150人的国小,而华小则是530间。‘微型国小’的数量比‘微型华小’还要多,可是为何国阵政府不用搬迁国小,反之却要让华小搬来搬去?
说到底,这是政府实行有制度化增建国小的政策。当政府制度化依据需求增建华小,搬迁华小肯定成为历史。
制度化增建华小,是理性的诉求,也是马华的失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